2014年9月18日星期四

巴戎寺中央尖塔的49座四面佛——高棉的微笑



巴戎寺坐落於四面佛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,其回廊東西長160公尺、南月下老人北長140公尺。原叫“耶輸特拉芝裡”,意即“耶輸跋摩山”,像征著宇宙的中心。通向四門的四條道路都從這裡出發。巴戎寺的塔共計49座,中間一座最大,高約40多米,其余48座如眾星捧月般全部簇擁在它的周圍。這49座佛塔頂都刻有巨大的四面佛,四個面分別代表慈、悲、喜、舍。佛像為典型高棉人面容,個個面帶笑容,據說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。

佛像臉帶安詳的微笑,微微上翹的嘴角有幾分寬容,又似乎有幾分嘲諷,仿佛心中藏著什麼世人永遠無法了解的秘密,這就是令吳哥窟蜚聲世界的“高棉的微笑”。穿行在眾多佛塔間,無論身處任何一個角落,都會發現有帶笑的眼睛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。

巴戎寺的回廊壁畫也十分豐富,從王宮征戰到市民生活應有盡有。廟宇的建築結構相當復雜,經多次重修、改建和增建,現在的建築事實上是由兩座不同時代和造型的寺廟疊加而成的,有人曾把它比作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招財方法一座山峰”。

從外觀上看,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築,最高處是一座塗金的圓形寶塔,它建在兩層空心的台基之上。巴戎寺的外觀似乎與吳哥窟(吳哥寺)很相似,但巴戎寺是佛教寺院,它的整體構成是以傳說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須彌山為樣本的(印度教也有須彌山,其細節與佛教的雖然不同,但基本上可以相互對應)。

當時的高棉民眾也信奉印度教,巴戎寺的宗教圖像以佛教為主,融合印度教,是阇耶跋開運摩七世藉由寬大的宗教政策,讓民心回流國王權力中心的縝密考慮。


博主好站推薦:氬焊機,陽極處理,電鍍,硬陽處理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